阅读:0
听报道
一
人一辈子,读多少书,重要;但阅人多少,似乎更重要。尤其对文学写作者而言,这一点,窃以为特别关键。
世界上从来不乏深居简出的书虫写手,宅在家里闭门造车,引经据典;也能根据对人生的二手经验,根据从影视书籍而来的间接生活,虚构出一批精巧文章。但是,多数此类文字,构思精致而近伪,巧言令色而近妖。没有沉甸甸的原生态生活打底,没有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有背景着色。那么,我视此类文字为文艺创作,而非人生作品。
文艺创作的人,稍有天分,稍微勤奋,便可著作等身。容易盆满钵满,也容易名满天下。倘若以写作为业务,以此干俸禄,当然不失为一种活法。
而我眼中的“人生作品”,则是那些看上去并不怎么文学的著述。这样的写者,是大地苍生中的横行者,是苛酷世界的体验者。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探索形形色色的生计和生活,似乎总是命悬一线地在经受各种命运的考验和摧折。五花八门的乱打乱撞,似乎才是今生今世的主业。而最后血泪凝成的文字,不过是回望来路的副产品。
这样的人生作品,还原的是芸芸众生中,个体生命的本相,背后呈现的却是当代史。是时潮沧桑的畸零者,他们那些歌哭无常的沉浮荣辱,在真实旁证此世的惊惶失措。
二
韵珂女士,近乎兄弟相视的朋友。当年在王七婆的宴会上杯酒订交,一晃又是数年。这数年,当然是惊涛骇浪的“动如参与商”。她像侠女一般的来去无迹,时隐时现,隔两年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酒局上捉杯厮杀。
很长时间,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小商户,一个拼杀于超市的脱贫者。经济既不土豪,当然也不窘迫。看微信偶尔了解她,一会儿去登了云南的雪山,一会儿又去独自转了西藏最偏僻的神山。每次都差点回不来,似乎每次也都有一些神佑,忽然又出现在人间。在人间的活动也很复杂,就像传奇小说中的女侠,塞北江南的转场,仿佛都是一夜间的事情。
又忽然,前两年还真的失踪了一阵子。我大抵道听途说了一些险情,不免为她捏一把冷汗。但我知道,这种泥途中打滚了半辈子的人,见惯了生死聚散,就是那种打不死的白骨精。果然,未几,她又活跃于朋友圈了。有时想,很多时候,她就像一个女版野哥——爱交各路朋友,还爱饮酒,爱恶作剧,嬉皮笑脸而内心庄敬的活着。
惭愧的是,我只泛泛了解她喜欢读书,在她的故乡常德,她们有一个比较高端的读书会。但是,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她还在写作。而且早就在网络江湖上,因其文字的野性,打出了一些名头。她很长时间来,在我面前从未提及自己的履历和文学之路。每一次酒聚,扯的也都是江湖上的各种闲白。
当她突然捧出这一摞书稿,略显羞涩地请我作序时,我确实有一点掩饰不住的惊异——这个传说中孙二娘一辈的人物,竟然还有这种雅兴?
三
出于好奇,我难得认真地读完了全书。释卷怆然良久,为自己曾经的忽视而不安。
我们在这个世界交往很多人,形形色色,见面有说有笑,甚至也能两肋插刀。但其实,很多半途相遇的朋友,你如果没有机会访谈,没有可能阅读他的自叙,你其实真不清楚其来路——他有怎样的家世身世,有什么人间遭际,如何形成的今天的他。这些问题,社交场上讳莫如深,往往就错过了辨识物色的机会。
韵珂的《一梦江湖远》,絮絮道来,说的都是她半生走来的经历,她曾交往的师友故人,她的父母血亲。这些人中的多数,都算是这个社会寻常看不见的草根。他们从人海里经过,或沉默如石,或纵浪若云,很多时候,即便头角峥嵘,也都是深藏功名。个体的精彩浮沉,艰难悲辛,如果不是被记录下来,那些动人的故事,往往飘散于风中。
我算是非常熟悉这一类人物的,我的命途中,也曾结识过许多此类同道。他们像是战国纵横、魏晋风骨的遗孑,是吾族文化中百折不挠的那一支江湖道统,千载之后的一脉相承。他们也许身怀利器,却藏锋不露,轻易不示与人。也许朴讷卑微,一生失败,却始终坚守善与爱的初心。
正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的存在,才让我们对雪后的大地,依旧满怀春温。即便在最无望的时刻,还期待必将抵达的信风。也正是生命中这样一些奇缘邂逅,构成了韵珂我们这些男女的品性底色,以及这些看似平淡,却不负此行的文章。
四
大抵是钱钟书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每到图书馆,看见那么多的书,坐在那里看着你,顿时就想搁笔不写了。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悲观,感觉前人之述备矣,多一本我辈的著述,基本也算是泥牛入海。有些人,依靠写作谋功名,干俸禄,评职称,只好一泄到底。还有另外一些人,写作只是生命的冲动,只是生计外的玩闹。至于出版,也不过赠与同道,留给子孙,算是让后人绵延一段书香。就像韵珂的父亲和那位乡村教师,曾经给过她的哺育一样。
韵珂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产物。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要凭这样的私人叙事,去博取大雅之堂的垂爱。也因此,你可以说这些文本,远没有高头讲章所要求的精致。但是,她这些文字是有生气,更接地气的记录,远比那些向壁虚构故弄玄虚、刻意玩弄技巧的文人写作,显得更有力量。
生年不满百,如何活过我们有限的一生,常常是一个问题。鲁迅先生诗曰:万家墨面没蒿莱……其实想来真是悲哀。无穷的人们,悄无声息抑或毫无趣味地走完全程,最终归于蓬蒿黄土,仿佛未曾经历此世。倒是像韵珂这样恣意率性的活法,随心所欲的写作,胆大妄为的爱憎,显得更像是该有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当然该比常人承担更多的苦痛,也该分担世间更多一点的沉重。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似乎便是我辈自赋的命运。来过到走过,沿途洒下的汗血,凝结成几行文字,便差堪告慰矣。至于功名利禄,确确乎视之若云烟。
在一个最怕写序或者最不配写序的时候,杂乱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向朋辈推荐一个普通人的记录。我深信多数人读罢本书,会为她笔下那些人物扼腕叹息,会为我们今生尚无缘结交这些风尘高谊,而略感遗憾。
2019年4月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